一、概念:
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,简称功血。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,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,为妇科常见病。可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大类,约85%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。
二、病因:
(一)无排卵性功血好发年龄为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。机体内、外界各种因素,如精神过度紧张、恐惧、忧伤、环境气候骤变及全身性疾病,如糖尿病、甲状腺和肾上腺疾病均可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的相互调节,使生殖激素释放节律紊乱,反馈功能失调、排卵障碍。
(二)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,主要由于卵泡发育不良或下丘脑垂体功能不足,引起排卵后黄体功能不足,或黄体期缩短,或黄体萎缩不全。
中医学对功血病因认识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:热、虚、瘀,三者或单独成因,或复合成因,或互为因果,最终导致冲任损伤,不能制约经血。
三、临床表现:
(一)症状
1.月经异常:表现形式有(1)月经过多:周期规则,但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;(2)月经频发:周期规则,但短于21日;(3)子宫不规则出血;正常月经之外任何时候发生的子宫出血;(4)月经频多:周期不规则,血量过多。无排卵功血的月经异常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、经期、经量的异常。周期不规则的方式,有时先为周期明显缩短,继之阴道不规则出血;有时先有数周或数月停经,然后发生阴道不规则流血;有时一开始即为阴道不规则流血;也可表现为类似正常月经的周期性出血,经期长达10余天,甚至数月,或出血量多势急,或出血时多时少,淋漓不净。有排卵功血的月经异常主要为月经周期缩短,即月经频发,可表现为经前数日先少量出血后正式月经来潮。
2.身体虚弱:头晕、乏力、易疲倦、心慌、气短、浮肿、食欲下降、失眠等。
(二)体征
病程短或仅少量淋漓出血者,可无特殊体征,失血过多者可见贫血貌,部分患者可有乳房及外生殖器发育欠佳,或外阴及肛周多毛,甚至呈男性分布。
(三)常见并发症
功血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贫血、失血性休克、不孕、流产、盆腔炎、闭经。
四、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:
1.血常规;2.B超;3.子宫内膜活检;4.基础体温;5.阴道细胞学检查;6.宫颈粘液结晶检查;7.激素测定;8.宫腔镜检查;9.腹腔镜检查;10.妇科检查。
五、诊断要点:
(-)、无排卵功血
1.病史:月经周期、经期不规则,经血量或少或多,甚至因失血多而休克,常见于青春期或更年期妇女,无痛经或经前乳胀等现象。
2.检查:青春期妇女乳房发育略差,子宫略小,双侧卵巢可略小或略大,B超显象见卵泡,BBT单相;更年期妇女子宫正常或略大,卵巢无特殊,月经前诊断性刮宫内膜呈增生期或增生过长表现。血FSH、LH水平可略低,血E2水平偏低或正常,血T水平可正常或略高。
(二)、有排卵功血
1.病史:月经周期规则或缩短为20天左右,经期正常或持续7天以上可达10余天,经前可有短期乳胀、少腹胀,来潮时伴轻度下腹不适,常有不孕或早孕时流产。
2.检查:BBT监测、诊断性刮宫及激素水平测定。
六、西医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:
西医对于无排卵性功血的治疗多采用止血、调整周期、促排卵;而对于有排卵性功血的治疗多采用促进卵泡发育、黄体功能刺激疗法、黄体功能替代疗法。
(责任编辑:小王)